找到152条结果

  • 2024-7-1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有一位家住天津四十九岁的男士前几天因为咳嗽在我这里来看病,他想拍一个胸部CT,看看自己肺里有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拍完CT后,我从电脑里面先看了一下,感觉他肺里面没有什么问题,我告诉他等放射科报告出来之后,发给我看一看,刚才放射科是什么样的意见。过了两天,CT报告出来了,他发给我看。他问我报告里面写的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影是什么意思?还有他的动脉硬化需不需要再来医院检查一下?关于纵膈内多发小淋巴结影之前我给大家解释过很多次,因为好多朋友都问同样的问题。有的放射科医生对于纵隔里面没有增大的淋巴结,都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这属于身体里面正常的淋巴
    刘懿 副主任医师 2024-07-16 06:35:48
  •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特征在于累及体循环系统中的大中型动脉,特别是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尤为显著,随后是肢体各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亦偶有涉及)。相比之下,肺循环动脉极少成为其靶器官。 病变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可能涉及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广泛受累,也存在特定情况下病变集中于某单一器官的动脉系统,同时其他动脉保持无异常状态的现象。 病变最早常发现在主动脉的后壁以及接近肋间动脉开口的血管分叉区域,这些位置通常具有较高的血压,因此受到血液流动更大冲击力的作用,导致在此区域病变表现更为显著。正常情况下,动脉壁结构自内而外依次包括内皮层、内膜下层
    匡泽民 主任医师 2025-09-04 08:52:40
  •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是全身性疾患,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3大高危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与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症状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按Fontaine分期,一般将临床表现分为4期。第1期,轻微主诉期。第2期,间歇性跛行期。第3期,静息痛期。第4期,组织坏死期。诊断:大多数动脉硬化闭塞性患者,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做出诊断。无损伤血管检查踝/肱指数可<1,严重者可达0.5以下。动脉CTA可显示动脉呈多处伸长扭曲状,管腔
    秦金保 副主任医师 2018-04-20 15:42:49
  • 患者,男性,76岁,因“双下肢疼痛发凉3月”入院。2022年曾于外院行右下肢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前造影提示:右股浅动脉支架内全程闭塞,腘动脉P3段闭塞,胫前动脉闭塞。 术中行吸栓及球囊扩张。术后复查造影:右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底动脉血流通畅。
    贺钰斌 住院医师 2024-09-09 15:16:45
  • 右下肢间跛,术前造影提示右股浅动脉远端闭塞 术中予以斑块定向切除+DCB 术后造影右下肢动脉全程通畅
    董健 副主任医师 2024-09-09 15:10:08
  • 患者,男,73 岁,因“左足皮肤破溃4月余,右足疼痛1周。”入院。 专科检查:左下肢稍肿胀,皮温基本正常,左足背创面骨水泥覆盖中,周缘少量渗出;右下肢皮温降低,足趾端尤甚,右足各趾端皮肤发绀。 木前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坏疽 PTA 术后。 术前造影:股浅动脉中上段闭塞,下段多发重度狭窄。膝下胫前,腓动脉,胫后动脉无显影。正向导丝通过股浅动脉病变,Poba+DCB。逆穿胫后动脉,胫后动脉POBA+DCB。 术后造影:股浅、胫后动脉成功开通,血流满意。
    李民涛 主治医师 2024-09-08 15:08:25
  • 近年来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患者越来越多。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每年常规体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也开始慢慢被加入到常规的体检项目(目前仍有很多地方或者单位没有把颈部血管超声定为常规体检项目),正是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颈部血管超声在体检项目中的普及,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发现率也越来越高。很多首次发现颈动脉硬化和斑块的患者都觉得很纳闷,自己平时身体挺好的,也没有头晕等不舒服,颈部血管怎么就硬化和长斑块了。其实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日饮食摄入的盐分、脂肪、糖分越来越多,再加上体力活动减少,年龄增长后代谢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1.那查出
    尹延伟 副主任医师 2019-12-14 22:06:15
  • 比较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包括,第一,中老年人群。第二个,原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的人群。第三,身体肥胖有痰湿问题的人。第四,压力大、疲劳、情绪易激动、经常熬夜、饮食不节制等。 比较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来讲,一个是中老年人,逐渐的年龄大了,各种原因导致促进我们动脉硬化了,然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另外一种就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那么这些基础疾病会促进我们动脉硬化的发展,然后导致我们动脉硬化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我们比较常见的像一些比较肥胖的人,因为他的痰湿是比较多的,从中医这角度来讲,痰湿比较多,也容易导致血液黏稠然后
    赵飞 主任医师 2020-07-28 16:27:04
  • 全身各器官。而动脉硬化一般指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失去弹性,并导致动脉管腔缩小。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积聚,再有中膜的逐渐退变、纤维化和钙化,甚至发生斑块内出血、管腔血栓形成等(图1)。 图1 动脉硬化示意图二、动脉硬化斑块的发展过程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包括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三个阶段(图2)。脂质条纹为点状或条纹状的黄色病灶,就象内膜上沉积了一层黄色的小米粥样的污渍,其平铺于内膜上或仅稍高出内膜,故不使动脉阻塞,不引起临床症状。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脂质条纹就会演变为纤维斑块,颜色从浅黄色变为瓷白色,并不规则隆起而突入动脉管腔
    冯睿 主任医师 2021-11-04 00:13:58
  • 低压低,什么原因?低压低,即舒张压低于60mmHg,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信号,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可能的原因。在深入探讨这些原因时,我们按照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反流)、瘦小女性体质、高动力循环的顺序来逐一解析。1.动脉硬化:老年性高血压的隐形推手动脉硬化是导致低压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这种变化在主动脉中尤为显著。动脉硬化导致心脏在收缩期(即高压形成时)能够有效推送血液,但在舒张期(即低压形成时),由于血管弹性不足,血液回流心脏的量减少,从而使得低压偏低,形成脉压差增大的现象。此外,下面淡的主动脉瓣的反流也是加剧这一状况的原因
    李明洲 主任医师 2024-08-20 09:24:32
1 2 3 4 5